第114章 河阳(2/4)
考,连中三元,待恩留置翰林书院不到一年,便授户部侍郎,之后三年正尚书位,退老之时又晋司徒,赐宅田故里,天子御笔亲题“德无二家”牌匾。”>
“天子御赐牌匾?”闻羽咋舌。>
“不错。自那时起,宁家声名日益显赫,后代无论在朝为官,还是转行经商,都是官民敬慕,顺遂安乐。”>
“想来宁家先祖遇到那位妇人当是天子身边贵人,机缘巧合之下山中相遇,竟演绎如此恩报故事,妙也,妙也!”闻羽听罢,抚掌赞叹。>
“将军只听得好结局,却忘了刚才发问扳指下落?”府尹淡然一笑,拈着手指,仿佛扳指仍在他那里。>
“确实是忘了!还请府尹明告……”闻羽拱手,却蓦地想到了什么关联。>
“答案自是简单,宁家一个后人迎娶了公主,那扳指就在陪嫁之物中,自此宁家只作家宝代代相传,至今也有二百余年罢。”府尹说罢,眼色恍惚,原本清澈的眸子中仿佛映出幽晦的火光,猛一看去整个人苍老了不少。>
“府尹可是与富乡侯或宁丰相识,为何对这故事如此熟稔?”闻羽嘴上虽如此问,心中已然明朗。>
“将军,这故事却也似传家宝一般到了我这里。”府尹淡然一笑,再不多言。>
“这便是为何府尹这些年来不表家世,只以酒仙人的道号入世。”闻羽慨然长叹。>
“哈哈,将军既已猜出我的身世,这个话题不说也罢。”府尹再度端起酒杯。>
“也罢,也罢,时光荏苒不会停留,朝代更替自有定数。此时宁丰身在中都,我便代他敬谢世家故人一杯酒。”闻羽说完,双手恭谨地举起酒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两人又对饮片刻,府上的乐娘开始抚琴吟唱,却是江北民间流行的小调《空对影》。>
“莫笑春鸟盼秋叶,别叹痴娘等离人。>
不曾知那相识苦,怎又懂这相思乐?>
月过柳梢黄昏后,船行桥下错面时。>
千言万语仍难尽,一念已是误终身。”>
夜过初更,华灯渐弱。二人狂醉之后敞开衣袖,侧卧在榻,仍在断断续续对话。>
“前朝皇子守着本朝天子的城池,不知是忠是愚,可笑不可笑?”>
“哪国无天子,万民皆犹在。此城无将军,百姓不得保。”>
“你这般装扮却哪里像个将军,此番保下河阳是想把此城做饼还与宁家吧?”>
“当年是做饼的去讨扳指,这次却是戴扳指的来讨饼吧?”>
“只可惜戴扳指的当年却害得给扳指的丢了国,也没了民,只当一将军,空守一座城。”>
“你真是醉了,故事里讲过那扳指是和亲陪嫁之物,有了这般姻缘之后,给扳指的也是戴扳指的,戴扳指的也是给扳指的,给扳指的未曾丢了国,倒是戴扳指的才是丢了国……”>
翌日一早,曲终席散。闻羽依旧立在城楼之上,府尹坐在一旁自斟自饮,两人看着对面大营里那些忙忙碌碌的人,似乎与这城毫无关系。>
“有的人忙着求生,有的人忙着却是送死。”闻羽感叹了一句。>
“生而忙碌,死而终止,这河阳城不曾变,变的却是这城里城外的人。”城头风劲,府尹披着一昶白袍,衣袖飘飘,抚杯对和,却真地像一个酒仙人。>
“府尹爱这城,也爱这城中之人。还按当初约定,只要挨过明日午时,府尹便可带城中百姓向东面撤离。”>
闻羽知道,前夜青龙军未曾撤兵,当是秦定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熊罴传】最新更新章节〖第114章 河阳〗地址https://www.bqg25.org/326/326443/11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