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完结(3/4)
不开了。后来又把水月庵告了官府,从此水月庵便消失在京郊的土地上了。只可怜智能儿一众女孩子,无处可去,最后依附了他庙,也不知命运如何。
贾赦去后,刘氏病了好长一段时间,到底于次年春天,渐渐好转了。
因贾瑚继承了爵位,成了荣国公,这荣国府自然也是他的了。刘氏病好后,便退居荣庆堂,把荣禧堂让给了贾瑚。贾瑚无所谓,只是公主欲分家,和贾琏携同子女住到公主府去。刘氏定不愿意,除非孙子孙女都留在她身边。
贾琏也不愿意。他在荣府住惯了的,哥哥不嫌弃他,他才不愿吃软饭。无奈,公主只得妥协,住在荣府,供养婆婆,教养子女。
倏忽十年又过,荣国府的大少爷贾蔚考中了秀才,回来时只见一片白幡。贾蔚的弟弟,贾蕤,在熬了十数年,在这个秋天里,去了。
怀柔哭成个泪人儿。
早在生了贾蕤,她身子就坏了,再无一子。她自觉对不起夫家,思及长子迟早要过继给已是荣国公,那丈夫岂不是绝了后么!可这愧疚,不久就在刘氏的话里化作了怨恨。
刘氏因为小孙子去了,一下子也病倒了。只拉着公主,反反复复说不能叫兄弟两个哪一个断了香火。自己生不出来,次子尸骨未寒,在婆婆的催促下,不得不考虑给丈夫纳一门良妾。公主心伤之下,怨恨起了不娶妻的大伯子。
贾瑚思虑良久,眼看刘氏不好了,叫来贾琏商量后,向全家宣布了一个消息:不过继贾蔚。他死后,兄终弟及,由贾琏继承爵位。
贾蕤夭折,最伤心的额莫过于几乎是和弟弟吃同食寝同床的贾蔚。从小到大懂事又同他要好的弟弟去了,母亲只想着娶妾过继一事;为了不影响他的考试,全家人还瞒着弟弟的死讯和祖母的病重,直到他回了府才让他知晓。
贾蔚和家里的人都有了隔阂。
对此,贾瑚专门抽出时间来开导他。
蕤儿早夭,他,蕤儿的父亲、母亲,祖母,心里都很难过。只是小侄子年年都像是熬不过去的样子,棺材都预备了几回了,家里人都有心理准备了。逝者已逝,生者该多为自己考虑。
贾瑚坦诚了自己和忠顺亲王一事,并说归根到底是自己的过错。
“你不要怨恨你的母亲。她是一个母亲,可也是一个妻子。你父亲平生没什么缺点,只好钱好色,让你母亲伤心了不止一两回了。祖母也是为了大伯好,生怕你父亲母亲不愿把你过继给我……”
贾蔚可以说是由大伯和父亲两个一手教养长大的,要他责怪这两人,不可能。内宅里最亲近的祖母又病重在床,他无法怨恨慈爱的祖母。只能把一切推到母亲身上,即使忧心良妾一事,弟弟去了,作为母亲,她却……
可大伯一席话叫他明白,错的不是母亲,也不是父亲,更不是祖母。
因为大伯不愿娶妻,所以没有子嗣;香火不能断绝,所以大伯要过继子嗣;因为母亲只有他一个儿子,所以祖母要让父亲纳良妾;因为他过继后,不再是母亲的儿子,所以母亲日后要靠妾生子养老……
可他无法怨恨并没有做错什么,只是不愿意娶妻的大伯。要恨,只能恨老天,恨他早早收走了弟弟的性命,叫他失去了弟弟,也失去了和睦的家庭。
贾蔚一夜之间好像长大了。
刘氏熬了一两个月,去了。
刘氏平生最牵挂的,便是因为体弱,一直在她膝下养大的贾蕤。贾蕤一去,她也熬不住了。临死前,她拉着两个儿子和孙子、孙女的手,殷殷叮嘱。她这一生也算幸运,一辈子锦衣玉食,没受过什么苦,只因她生了个好儿子。有瑚儿的照料,孙子、孙女定能过的好,刘氏是含笑而去的。
刘氏的丧事同样隆重,在她这个年纪,也算是喜丧了。甚至更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红楼之瑚不归】最新更新章节〖125.完结〗地址https://www.bqg25.org/308/308980/124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