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章衡的图谋!(5/8)
他?” 赵祯摇摇头道:“当然不可以,不过过是过,功是功。他的罪过是将粮食运到海州去,功是筹集到足够多的粮食,而且还想办法运到北边来,这方法是个好方法,以后沟通南北,可就不仅仅只有漕河一道了,这是大功。” 吴育道:“他还勾结不法海商!” 赵祯看向章衡道:“居正,朕觉得你没有将话说清楚,话里还有话,你不准备说说?” 章衡有些为难道:“这些话有些大,臣位卑言微,臣来说恐怕不合适……” 赵祯笑了起来:“大宋朝建言可没有对官位做规定,只要对朝廷有用,他就是一小吏,也有建言之权利,说吧。” 章衡赶紧将自己关于开海的想法给说出来,赵祯想了半晌道:“大宋有市舶务,只是规定不准私船下海,不算是禁海,自立国后收回江南以及福建,一直都有港口,各国商贾纷至沓来,在大宋流行的诸多香料、药材、犀牛角象牙、珊瑚、琥珀等等皆是外国商贾带来的,此事你不知么?” 章衡点头道:“臣自然是知道的,但这不是海贸,官家知道外国商人来大宋贸易,为的是什么吗?” 赵祯点头道:“大宋有瓷器、丝绸,但他们最看重的应该还是金银铜钱,这也是大宋金禁止私船入海的原因。” 章衡点头道:“所以这便是臣请求开海的缘由,大宋海商出海,不仅可以带着瓷器、丝绸出海,还可以带上大宋的各类精美的手工艺品、精美的生活用品,农用品等等。 这些都是本身可以卖出好价格的东西,到了海外肯定是要是大受欢迎的,但因为大宋的金银铜钱本身价值太高,所以他们宁愿带走铜钱金银,也不愿意带着产品回去。 如果是咱们大宋自己的商船出海,则可以带着这些各类用品出去,为大宋带回来大量的金银铜锡各类贵重金属,大宋的的商业也会因此繁荣起来,朝廷能够收到赋税将会爆发性的增长,百姓的生活也不会这么困顿。 陛下,大宋承平百年,人口繁衍众多,现在已经是地少人多的局面,想要让百姓过得好,朝廷收到更多的赋税,便只有从商业开始。 而商业想要发展,则需要消费,消费想要振兴,光靠大宋国内的民众是不够的,因为大宋民众困顿,根本就没有多大的消费力,所以,必须依靠与外国贸易。 大宋的技术乃是天下第一,只要咱们的产品到海外去,就没有不受欢迎的,只要打开海贸,那么到时候各行各业的产品都会蜂拥而出,各行各业都会因此而兴盛起来,百姓便会富裕起来,朝廷国库也会因此而充盈!……” 章衡噼里啪啦一顿输出,也不管赵祯能不能听懂了。 但神奇的是,赵祯真的听懂了,他的眼睛灼灼有光,吴育看着有些奇异。 这些时日,他们这些宰执大臣们经常一起开会,因为大家都觉得大宋已经到了不变不行的时候了。 范希文献上了《答手诏条陈十事,当时官家看了之后颇为激动,但也没有看到他眼里灼灼有光啊! 但现在却在章衡的阐述之中看到,真是奇也怪也。 吴育在想着心事,赵祯却真是满心的激动。 说实话啊,范仲淹的《答手诏条陈十事他看了,但总是觉得不对劲,总觉得依那施行是要出问题的,但现如今国家的状况,好像是不改真的不行了,但该怎么改,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范仲淹等人算是聪明人吧,大约听他们的也不会有错,有错,也是他们的错,关我什么事? 嘘,这些话可不好让别人知道。 但章衡这些他却真是听明白了,倒不是他对经济有多懂,而是因为他之前研究过陆尹宁给他送来的《食货论,食货论是经过多人共同创作的作品,但基本理论便是章衡杂糅出来的后世经济理论。 赵祯时常因为朝廷缺钱而冒火,所以有这么一本经济圣经一样的书籍,当然要好好地研究,反而让他有了明白章衡所说这些东西的基础。 他是听明白了,章衡的意思其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相公,陛下又请辞啦】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二十八章 章衡的图谋!〗地址https://www.bqg25.org/285/285321/94_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