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时值盛夏,却称多事之秋! 来了!(1/4)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相公,陛下又请辞啦第一百二十五章时值盛夏,却称多事之秋!来了! 章衡查看了桉册,这是下面属县送上来的,又咨询了录事参军等人。 他们下去属县勘探过,比较了解情况。 录事参军将情况娓娓道来:“其实也算不得什么盗匪,无非是吃不上的流民不得已而为之罢了……” 章衡听完之后沉默了。 其实也并非什么黑恶势力,就是流民问题而已。 宋代不抑制兼并,于是功臣、大将们兼并土地。 百年来,土地买卖与典卖相当普遍,土地集中的趋势加速,农民失去土地的数字在增加。 “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 农民的的负担也很沉重。 纳税户除按规定的数量纳税,还有“支移”和“折变”等负担。 在两税之外,还有丁口赋、各种杂变之税、徭役和差役。 这是赋税之外的又一项沉重的负担。 章衡对这些十分的清楚,因为他们兄弟三个便是因为养活不起自己,这才将田地卖掉,到汴京来谋生活的。 若不是他有后世的才能,加上先知,这才有了今日,否则他大约也会如同这些流民一般,要么抢劫,要么饿死。 这种事情该怎么管? 章衡知道该怎么管,但不忍心。 都是可怜人罢了。 之前他开展诸多的工程,便是为了给流民一口饭吃,但也就能够顾得上部分的流民,流民何其多,他怎么可能顾得过来! 现如今的朝廷搞得热热闹闹的新政,在章衡看来无非便是一场闹剧罢了。 根子上烂掉的事情,光是洒水清理叶子上的灰尘,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况且范仲淹、欧阳修这些人言过其实,让他们当言官抨击朝政是一把好手,但让他们上台主持朝政,就笑话罢了。 所以章衡在一开始便没有动拜范仲淹、欧阳修这些名人为师的念头。 这些人名气大,也能折腾,但以他们的才能去变革便是自寻死路罢了,他又何必去掺这一脚。 想及至此,即便是以章衡的意志,也总是难免丧气。 但章衡毕竟是章衡,他只是短暂的丧气,便做起来自己能够做的事情。 天下衰败,但有一份热,便发一份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待火炬。 流民的问题,说到底是土地问题,但归根结底是吃饭的问题。 只要流民有一口饭吃,他们便不至于将脑袋悬挂在腰间干这等随时掉脑袋的事情。 只是该如何给流民一口饭吃,这个问题满朝文武想知道,赵祯也想知道。 当然他们实际上是知道的,只是他们不想做。 你让满朝文武勋贵,以及宗室们,让他们将所占有的土地都拿出来,分发给流民们耕种,然后官府也将税赋统一,给流民留一口饭吃,事情大约也是能够解决的。 但是,这又如何可能? 善财难舍啊! 你要是想动他们的土地,那便是要他们的命啊! 做不到的事情便不多想,想一想能够做到的事情。 章衡将目光锁定在商业上。 英国工业革命起源于蒸汽机,蒸汽机发展让英国纺织业大发展,因而资本家们养羊取羊毛,养羊需要大量的牧场,于是大量的土地被兼并,失去土地的农民只能往城市跑,反而给城市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因此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因此而展开。 现如今大宋朝与彼时的英国很是相像。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虽然没有蒸汽机,但一样是土地兼并, 大量的流民跑到城市来谋生活,但没有技术上的进步,因此没有足够的岗位可以容纳他们,所以他们只能靠偷盗活下去。 如果,他章衡能够利用起来这些廉价的劳动力呢? 章衡冥思苦想好些天,依然没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相公,陛下又请辞啦】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二十五章 时值盛夏,却称多事之秋! 来了!〗地址https://www.bqg25.org/285/28532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