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盖棺定论(2/3)
基!此事大将军莫非是忘了?”
父母去世后,子女要守孝三年,这是从孔子要求的礼制。孔子认为婴儿出生后会在父母怀中三年,所以父母死后,子女也要守孝三年。
但是对于官员来讲,父丧三年、母丧三年基本上大好的年华就错过了,所以大家就开始绞尽脑汁地想对策,于是大家想出了两年零一个月的服丧期限,也算三年,加上闰月,一般就是服丧二十七个月。
皇帝死后太子也应该服丧三年,汉文帝时想出了以日易月的办法,于是太子一般服孝二十七日,让后来的太子们都大大松了一口气。即使这二十七日也是十分难熬,太子领着诸般大臣需要日夜守灵痛哭,身体弱一点的基本上挺不住。
何进虽然屠户出身,对这些事情却也有些了解,闻言不由得皱眉道:“虽然礼法如此,但是陛下猝死,人心不稳。守孝即使以日易月也需要二十七日,这些日子中若是出现了差错,谁人能承担得起?”
盖勋丝毫不让,凛然说道:“按照礼法已经立嫡长子皇子辩为太子,难道连二十七日的守孝期就不遵守了吗?”
何进有些无奈,若是皇子辩因守孝期短背上不孝的名声,纵使自己权势熏天也难掩悠悠之口,于是他转而言道:“既然大家都同意立皇子辩为太子,那太傅之职由何人担任啊?袁公威望卓著,享誉四海,我看是做太傅的不二人选。诸位没有意见吧?”
众朝臣哪家没有受过袁家的恩惠,于是齐声说道:“袁公任太傅当之无愧!”
何进又有些谦逊地向袁隗说道:“虽然太傅之职需要等太子登基后才能封赏,但既然朝中众臣都没有异议,那袁公任太傅只是时间问题,这守孝之事自然是袁公来定夺。”
说完,就用求助的眼光盯视着袁隗。
袁隗见自己做太傅的事情几乎板上钉钉了,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袁家四世三公,但是太傅从来就没有人做过,自己也算光宗耀祖了。
既然何进拼命巴结,自己也得投桃报李,为他解决了这件事情才好。
“文帝陛下爱惜百姓,所以提出以日易月,我看事急从权,不如以日易年!”
袁隗沉思了一下说道。
何进心中欢喜,仍然装傻充愣地问道:“太傅这以日易年是何意啊?”
袁隗捋须说道:“遵照礼法应该服孝三年,咱们以日易年,那太子只需服丧三日便可登基!”
何进大喜道:“太傅之言,言之有理,如此朝廷方才能稳如泰山。”
袁隗好人做到底,又说道:“陛下于昨夜驾崩,也就是丙辰日,已经算作一天。今日算作一天,明日戊午日便是第三日,太子可正式登基。”
若不顾及场合,何进几乎要放声大笑了,终究是不敢太过放肆,沉声说道:“那便依太傅大人之言。”
“且慢!”盖勋又叫道。
何进几乎都要抓狂了,仍然努力稳住心情问道:“你还有何事?此时太傅大人已有定论,你还想阻止么?”
满朝文武都是默默不言,仿佛在看热闹,仿佛死的不是一个皇帝,而是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
盖勋心中悲凉地叹息一声,自己势单力孤纵然反对也无济于事,“陛下的谥号总该议定一下吧。”
此言一出,朝臣们开始议论起来。
皇帝死后盖棺定论,一般都会起一个谥号来作为他一生的总结。比如汉桓帝取自于“克敌服远曰桓”,因为他平定了羌族叛乱所以群臣议定的这个称号。再比如汉冲帝乃是“幼少短折曰冲”,幼年登基又夭折,所以谓之曰“冲”。
如今要议定刘宏谥号,众位朝臣这才有些郑重起来。
“知过不改曰戾,不若将谥号定为戾!”
袁隗满含深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黄巾贼周仓】最新更新章节〖第364章 盖棺定论〗地址https://www.bqg25.org/275/275169/36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