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忽悠(2/3)



“让他立刻进来!”

孙承宗在高兴之余,不禁有些疑惑,根据朱宏燚前面写来的信,他是准备上十三山查探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急急忙忙的就赶回来了。难道是那边又有什么变故?

正思考间,朱宏燚走了进来,揖道:“老师,生打扰您休息了。”

孙承宗看了看朱宏燚,人似乎瘦了些也黑了些,但显得更加的精神了,那充满朝气的样子让孙承宗很是幸喜,高兴道:“无妨,反正老夫从你走了之后也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了。”

“是生让老师劳心了。”

孙承宗笑道:“做先生的本来就要为生劳心。怎么样?这次去前线可有什么收获?”

朱宏燚恭敬道:“生愚钝,收获不敢说,倒是有一点心得。”

“说来听听。”

朱宏燚清了清嗓子道:“民心可用!”

孙承宗睁大了眼睛,笑道:“就这么简单?”

“是的!”朱宏燚点点头,老实道:“古语有言,得民心者的天下!今建奴贼子虽然强势,但所过之处,烧杀掳抢无恶不作,辽东百姓深受其苦,人人都期盼着王师前来解救。更有的是自发组成义军,不断的在与鞑子周旋!”

“哦?”孙承宗若有所思的问:“十三山上有义军?”

“是的。山上有义军千余人,已经于鞑子周旋了几个月,护卫了数万百姓的安全。”

“你是想用这批义军对抗建奴兵?”孙承宗直接问。

朱宏燚就知道自己的这个老师是个顶顶聪明的人,自己知露了一点口,他就基本猜到了。这个时候他可不敢再绕圈子,直接说明了来意:“老师,生的想法是,医巫闾山一带地处要冲,离建奴腹地只有一线之隔,若是将这些义军组织起来,首先可以起到耳目的作用,其次还可以骚扰牵制建奴人。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孙承宗摸了摸胡须问:“你的意思是十三山的义民就不用救了?”

朱宏燚赶紧道:“生不是这个意思,十三山上义民数万,真正能编练成军的不过数千,且丛山之中,物资匮乏,也养不活这许多人。生的意思是留下义民中精干的力量,其余的还是统统营救回来,以免落入建奴人之手。”

“这些义军真有这么大的作用?”

孙承宗这些天来是被山海关上的士卒弄得焦头烂额,军心涣散不说,竟然还发生了哗变。这些人简直是毫无战斗力,正经的士卒都不行,在他看来辽东的这些普通百姓就更没用了。

朱宏燚对这段历史还是十分熟悉的,孙承宗还是下力气整治过关宁军的,也认识到了“客兵”战斗力有问题的事实,虽然历史上他用土兵打造的关宁战斗力也就那样,但只能说他选错了人。

基于这一层认识,朱宏燚决定为孙老师指条明路:“依生之见,眼下山海关上的兵卒尽数是来此川陕晋一带的客兵,先头已经被鞑子吓破了胆,而且客兵不服水土,思家心切,对于守辽并无心理上的认同。说句不好听的,辽东的得与失在他们看来与自己没有丝毫的关系,怎么可能效死命?”

孙承宗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说得有理,继续说。”

朱宏燚整理了下死路慢慢说:“而土兵则不同,辽东乃是他们的家园故土,而建奴兵的残暴又与他们结下了血海深仇,可以说不死不休。只要给他们一个杀敌报仇的机会,怎么会不尽全力,不效死命?所以生的意思是,在辽东的百姓之中,选取精壮有力、仇恨鞑子、年富力强的新兵,逐渐代替那些客兵。只要操练几年,定然可以打造一支威武雄师!”

孙承宗大喜道:“好,宏燚你说得很好,此策确实可行!”顿了顿老头忽然问道:“但这些和义军有什么关系?没有义军我们也能练兵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回到明朝玩网游】最新更新章节〖第四十三章 忽悠〗地址https://www.bqg25.org/123036/43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