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心思忙(2/3)
不下这么几万张嗷嗷待哺的嘴,而且山上那些老弱妇孺对他们来说也没有太大的作用。如果想要期坚守,就必须丢掉这个包袱。
朱宏燚很清楚,十三山没有太多出产,光凭这片山地不可能在鞑子的扫荡下做到自给自足,光凭山大王的那点家底撑不了多久。可对于大明来说,随着孙承宗的碉堡政策的落实,也不会有余力来接济十三山,毕竟比十三山地位要高得多的东江镇都年吃不饱肚子,更何况是深入敌人腹地、孤立无援的十三山?恐怕大明就是有这个心思也没有余力。
对于朱宏燚来说,山大王想占山为王,跟他没有多大关系,甚至还乐意见到这伙人威胁鞑子的腹地。但是,他更清楚的是历史上十三山的结局,他对这些山大王压根就没有信心,知道十三山是守不住的,他并不愿意在这个地方付出太多的不必要的流血牺牲。就算要在鞑子的腹地安插钉子,也不能是十三山,也不能有太多的人。
这也就是双方矛盾的根结所在,要解决这个矛盾,要么鞑子把这些头脑发晕的家伙打醒,要么就是被现实逼醒。如果真是给了他们充足的粮食、药材、武器,恐怕这帮人更不会撤退了。
但是若是不给,以十三山的现状来说,确实也比较艰难,连肚子都吃不饱还谈什么突围?而且,朱宏燚甚至有些担心山大王里面那些别有想法的家伙,会借此发难,进一步的将事情推到不可挽回的境地。所以援助是必须的,但却是有限度的,粮食可以适量的给,药材可以充足的给,武器只能斟酌之后再做考虑。
为什么?
粮食是十三山坚持下去的最重要的物资,如果给得太多了,这帮山大王自然不会想走,所以只能适量。而且朱宏燚知道也没有这么多粮食能接济几万人,想多给都不行。药材就不同,这玩意不能当饭吃,给足了也不会让人产生高枕无忧的想法。至于武器,朱宏燚可是明白自己的身份,让朝廷信任一个宗室,把武器交给千里之外一群不受管辖的民众,这怎么可能!他很清楚,只要他张嘴要武器,立刻就会有言官来弹劾他,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他怎么会做?所以武器还需要再加斟酌。就算要给,也必须上面大佬们点头签字盖章,他决不能越俎代庖。
划定了底线,朱宏燚要考虑的就是细节问题了,第一,这些物资怎么运进来,四周都被鞑子包围。他们可不像几百年后的那么好说话,只扣物资不扣人,鞑子可是人和东西都想要,只要撞上了就不可避免的要开打。更何况朱宏燚压根就人手不够,就他那几百人马,又要分兵骚扰鞑子,又要运粮食,一个人顶三个人用都不够。
第二,同意给物资还是他自己的想法,上头答不答应还两说,虽然他能向孙承宗施加一定的影响力,但还非常有限,他必须准备一套非常有吸引力的说辞去打动老头,不然绝对没戏!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朱宏燚知道他上山的初步目的是达到了,需要做的是赶紧落实想法,有了这一层打算,他草草的将十三山整个走了一遍,探明了所有地图,摸清楚了山上义民的概略数量之后就匆匆的下山了。
“爹,咱们就听凭这个狗官摆布?”萧建仁义愤填膺的质问自己的老子,虽然只和朱宏燚相处了一两天,但萧建仁却打心底里的不喜欢朱宏燚。一种深深的危机感在驱使着他,让他想尽办法的和朱宏燚作对。
萧老三四下张望了一下,冷笑道:“傻小子,放心好了。爹还不糊涂,咱们白手起家,死了那么多兄弟才拉扯起了这支队伍。爹怎么可能拱手把它交给别人。放心好了,你华叔叔那边也是和这狗官虚与委蛇,只要捞到了足够多的粮食和武器,咱们就不用听这狗官的调遣。那时候咱们就是天高皇帝远自成一方,占据了这个咽喉之地,就坐看官军和鞑子打个两败俱伤,到时候谁都得巴结咱,吃香的喝辣的还是轻而易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回到明朝玩网游】最新更新章节〖第四十一章 心思忙〗地址https://www.bqg25.org/123036/41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