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毛遂自荐(3/3)
事不可为也。”
对于孙承宗、袁崇焕“修筑宁远”的主张,王在晋是坚决反对,而他之所以反对,是因为他知道觉华岛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今据山海道议,仍委本官招集辽人为兵,居住该岛,俟天寒冰结奴骑可驱,兵船难渡,或暂移于宁前之间。盖觉华岛去宁远城二十里,冻则履海如平地,非远洋巨浸之可拟也。”
到最后谁对呢?后来的“宁远大战”中印证了王在晋的预言,乘着天寒地冻,金兵踏平了整个觉华岛,将岛上军民屠戮殆尽,抢走大把粮草翩翩然的走了。而袁都督只能在宁远城里行注目礼。
这还是后话,就说眼下这个筑重城,也不是王在晋贪生怕死,而是他发现有着天下第一关之称的山海关,也存在着重大安全隐患。山海关外的峰峦高于山海关城墙。王在晋用了“斗城如锅底之形”生动的描述了这一情况。意思是说关城外围的高岭好比铁锅的边沿,而关城就如同锅底。他认为山海关外这些高岭对关城有可乘之势,尤其以欢喜岭为甚。欢喜岭不仅“蜿蜒绵邈,紧抱关门”,而且还高于城墙,敌军若站在岭上,既能一览城中的情况,借着地理的优势可以轻而易举的将箭射入城中,而如果敌军架设大炮,城墙上的垛堞更是无法抵御。这才是他主张修八里铺重城的根源。
当然眼下这个时候,孙承宗还没有去山海关,也没有经历那场被清修明史篡改了的载入史册的对话。对于他而言,如何光复国土,如何击败建奴贼子还没有定策,所以针对张维贤的提问,他只是很老实的回答:“我也不知道。”
说到这他忽然转头向朱宏燚问道:“宏燚,对此你有何见解?”
朱宏燚等的就是这句话,当即回答道:“老师,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山海关及关外情形到底如何,只有亲自去了才能知道。老师如今是兵部尚书又是阁中重臣,何不亲自去视察一番,到时候孰是孰非不就一眼即明!”
其实孙承宗也有亲自去一趟的打算,当下便微微点头,朱宏燚一看有门赶紧毛遂自荐道:“生素来有志报国,如果老师您不嫌弃的话,就请允许生跟您一块去!”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回到明朝玩网游】最新更新章节〖第十二章 毛遂自荐〗地址https://www.bqg25.org/123036/12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