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一切为了引信(上)(1/3)
既然已经下定决心守住胜利的果实,朱宏燚也就不打算主动找鞑子的麻烦了,虽说有点对不住受伤的曹昭,但从大局出发这也无可厚非。
虽说眼下的情况比困在十三山这个弹丸之地好了不少,但朱宏燚也不敢掉以轻心。因为医巫闾山实在是太大了,大了有大的好处,回旋的余地大,有充分的纵深可以利用;但是大也有大的坏处,医巫闾山并不像平原上拔地而起的十三山那么险要,最高峰望海寺也不过八百多米高。防守如此广阔的山地,以朱宏燚现有的力量来说力有不逮。
若是他真傻乎乎的将手里的人马全撒出去处处布防,恐怕只要鞑子集中兵力发动一次攻击,打穿了防线的话,那也就等于处处不防了。虽说朱宏燚没经过正规的军事教育,但科出身的他,历史上的著名战役也看了不少。就拿抗战中的来说,前期不是不给力,实在是防御的面积太大,而又没有构筑纵深防御阵地,所以每每被日军一捏一个准,打破一点就全线崩溃。
朱宏燚的处境也一样,甚至更糟糕,毕竟的杂牌战斗力虽然不怎么样,但好歹能凑个帮着数摇旗呐喊。可他手下这千把人实在是不够看的。骑兵在消灭肇铭泰的战斗中虽然大获全胜,但损失也不轻,急需休整,而且这山地作战,骑兵也发挥不出什么优势。朱宏燚干脆把骑兵都交给了左良玉,让他出去广泛机动,牵制骚扰鞑子。
去掉骑兵,剩下的步兵也就不足千人,虽说能临时从山里就出来的义民中抓一批壮丁,但这些没上过战场的新兵蛋子暂时也就是打酱油的角色,真正到了关键时刻是指望不上的。
如今山上七七八八有三四万人,若是只靠这点力量,恐怕还真是危险。所以朱宏燚的当务之急就是增强义军的战斗力,当然他可没指望军训练兵什么的能起作用。他把希望放在了武器装备上,说具体点就是火器上。
大明朝的火器虽然不是世界第一,但是放眼整个东亚,还真没有什么对手,朝鲜是捡大明的残羹剩菜过日子的,火器还靠大明朝技术支援;日本单兵战斗力和劈刀术不错,但岛国资源贫乏,火器也就那样,万历年间就被大明打得哭爹喊娘,不提也罢;女真人虽然马背上的功夫不错,但科技水平一塌糊涂,别说火器这种高科技,铠甲都不能完全自给自足,眼下还是先扫盲再来搞科研,可以说再厉害的火器眼下到了他们手里,跟废铁没什么两样。
当然朱宏燚也不准备弄什么红衣大炮,这玩意名声虽然大,但眼下全国都只有那几十门,还都是进口货,想要也没有。而且朱宏燚也压根不想要,红衣大炮太重了,几百斤上千斤的重量,别说是在山地,哪怕是在平原机动都相当困难。此时的义军还是以游击战为主,这么笨重的玩意伺候不起。
更何况红衣大炮的威力,怎么说呢。攻城是不错,十几斤的大铁弹子打出去,砸墙还是很可观的。但是这东西发射速度太慢,用来对付骑兵就是个笑话,面对高速突袭的骑兵,最多只有一次发射机会,用的还是实心弹,能打中几个人?而且操作复杂,得十几个人围着伺候,朱宏燚可没这么多合格的炮兵。
当然有人会说可以用开花弹啊!那啥,洗洗睡吧,17世纪初的开花弹,简陋得令人发指,用起来更是麻烦,弄不好就把自己给炸了。再说就黑火药那点威力,又能产生多少破片?榴弹这东西真正好用,还是等新的猛和可靠的引信普及之后吧,在这个年月,它还没有葡萄弹好用呢。
所以对朱宏燚来说,华而不实的红衣大炮根本就不做考虑,他更喜欢轻便的佛郎机。佛郎机这东西,非常像如今飞机上常见的的多管火箭发射巢,用当时的话说就是字母铳。几十门佛郎机一起发射的时候,颇有点天女散花的感觉。虽然每个子铳威力都不大,但发射速度快,装填方便,火力密度绝对不是几门慢悠悠的红衣大炮可以比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回到明朝玩网游】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零一章 一切为了引信(上)〗地址https://www.bqg25.org/123036/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