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万变不离其宗(3/4)

哪一个魂蛋想出来这么一套整人的法子,说几句话就要磕头,这大好的人早晚有一天要变成磕头虫

赵越却不知道这一套繁冗缛节的礼数,其实始作俑者非是旁人,正是那位开创了大明朝,驱除鞑虏的明太祖朱元璋

相传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这朝廷的法律和制度无不是沿袭前朝的,也就是元朝和宋朝的部分制度其中宋朝人在法度之上,臣子与皇帝之间的关系相当于现代的上下级关系,固然有身份高低,却也没有后世那样臣子见到皇帝动不动就下跪严重特别是宋代的皇帝对外标榜的是“与士大夫共天下”,意思就是说,这个国家是皇帝与读书人共同治理的因此臣子即便是见到皇帝,也不需要下跪,甚至朝堂上谈论政事,还有自己的座位

也就是说,在那个被后世人评价为“弱宋”的时代,大家除了身份不同,地位和尊严还是有一定的保障的

可是到了朱元璋这里,似乎这条规矩行不通了

就说这位明太祖当了皇帝之后,一开始也是用的宋朝的那一套,和大臣们谈论政事都是“坐而论道”,可是忽然有一天,诸位开国元老们像是往常一样的进入了政事堂,却忽然发现大堂之内竟然开阔空旷了许多——属于自己的那把座椅竟然不翼而飞

有人偷了大臣们的座椅?

显然不会有贼闲的蛋疼,做这种无聊费力不讨好的勾当

等众人目光落在了那位早已经等候在龙椅之上,高高在上居高临下俯视他们,脸上带着似笑非笑表情的皇帝身上的时候,众人顿时恍然大悟,似乎明白了什么

于是当时也不知道是哪一个不开眼的家伙,犹豫了一下,率先跪倒在地,将用来祭祀祖先和天地的大礼用在了皇帝身上而其他人,也不管愿不愿意,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最终也只有弯下了坚硬的脊梁,高贵的头颅……

就这样,整个民族的脊梁似乎都弯了下去,也为此,朱元璋是看穿了这些武大臣们的真实面目,也为日后他大肆打压和杀死开国功勋奠定下了一个伏笔

当然,这一段不知道是出自野史,还是正史至于说当时朱元璋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这样做的,后人有无数的猜测

总之现在赵越是不会,也不可能想到朱元璋的身上,因为把这一套真正发扬光大的还是明朝灭亡后的那个少数民族统治天下的朝代

如今赵越跪下磕头,是代表了自己的心情,能够减轻皇帝对自己的戒心和警惕

嘉靖很满意赵越的态度,这也表示了之前御史对赵越的弹劾波就此告一段落,只要有皇帝这颗大树给赵越撑腰,相信不开眼的终究还是少数

但是做皇帝的也不能任凭自己的ng子来,因此赵越事后多少还是要出去躲避一时的说起来明朝虽然有所谓的“厂卫政治”但是某些方面却已经很是开明了最起码这是一个不会“因言罪人”的朝代

说完了这件事情,也敲到了赵越,达到了目的,嘉靖皇帝这才说到了话题的重点:

“如果你不在,谁人可以替代你统御人民医院,为朕把这勾当做下去”

赵越早就猜测到皇帝要想让自己回避一时,霍天德是给他做过相关的分析,可真等到听到嘉靖亲口说出来,赵越依然有一种惊讶的感觉不过这问题却不能不回答,同时对此赵越在来之前还真的有了相应的安排

因此嘉靖也没有看到赵越如何想,几乎就是脱口而出:“前太医院院使许绅之子许肃许子敬,可代替微臣统御人民医院……”

“哦?”嘉靖皇帝尽管猜测到赵越会用自己得力的s人,可也没想到这个大个子竟然如此直白,竟然不知道什么叫做委婉含蓄

当即就见嘉靖揶揄的笑道:“你倒是举贤不避亲”

赵越连忙说道:“陛下,微臣来京城的日子扳着手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明医】最新更新章节〖第二百七十六章 万变不离其宗〗地址https://www.bqg25.org/123/123001/277_3.html